拯救静脉通路,中山三院肇庆院区开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塞丁格穿刺技术

发布人:护理部 发布日期:2024-03-01

       开院两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逐渐增加,很多住院危重患者外周血管已经没有可穿刺的血管,但对于需要输液来维持生命的患者来说,静脉通路就是他们的“生命通道”。    

       为弥补传统静脉输液治疗途径的各种缺陷和不足,提高静脉输液治疗安全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运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塞丁格穿刺技术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为危重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道。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塞丁格穿刺技术是一种用于确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方法,利用塞丁格技术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导管尖端的位置。

       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置管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稳定状态静脉输液和减少调管后拍胸片增加的辐射暴露等,不仅应用于大量输液、全肠外营养(TPN)、监测中心静脉压(CVP)、高压注射造影剂检查、输注特殊性药物和血制品等,也可保证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实施抢救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熟运用,标志着中山三院肇庆医院静脉治疗技术正向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方向发展,为医院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高质量医疗服务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护理队伍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输出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资源,与医疗发展相互补,成为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强大队伍。